胡旻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Email: hu_m@uestc.edu.cn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天府青城菁英计划入选者,电子学会太赫兹分会副主任委员。2009 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刘盛纲院士),2011-2012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长期致力于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源、太赫兹等离子激元、太赫兹近场显微镜等领域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自由电子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结合产生电磁辐射新机理,成果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并获《Nature Physics》高度评价。
主要研究成果:
- 2025 年:与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开发 "太赫兹时域过滤纳米成像技术(THz-TDF)",实现 200nm 以下超高分辨率,成功应用于古代彩绘颜料纳米级光谱分析,成果发表于《Nano Letters》
 
- 2024 年:与三星堆博物馆合作,完成全球首次青铜文物太赫兹层析成像分析,发现罕见铅锡黄颜料,为文物无损检测提供革命性技术手段
 
- 2024 年 12 月:参与西安秦兵马俑 2 号坑考古工作,采用可见光 - 太赫兹光电融合无损检测方式
 
- 文物考古应用:与浙江大学合作在新疆克孜尔石窟进行壁画无损检测,成功穿透灰黑烟尘覆盖层揭示被掩盖壁画
 
技术创新:
- 创建国内首台基于大功率辐射源的太赫兹散射式扫描近场显微系统
 
- 实现 20 纳米级分辨率太赫兹成像,突破传统太赫兹成像技术限制
 
- 提出 Smith-Purcell 双电子注入技术,显著降低器件启动电流,提高相互作用效率
 
- 开发的太赫兹器件在 0.3 THz 时可达到 500 mW 输出功率
 
发表 SCI 论文 9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20 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项目。曾获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学会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任第 46 届 IRMMW-THz 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共主席。研究成果被《科技日报》、新华网、科学网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查看详情